面對空巢期/網路剪輯

面對空巢期

一.維持最佳的健康狀態:
 1.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。
 2.維持標準體重不過胖。
 3.合理膳食均衡營養:以少油、少鹽、少糖、多纖維原則,透過均衡
   飲食及早為更年期到來做準備。
 4.規律持續的運動習慣。

二.正向樂觀的人生觀:
   肯定自我價值,建立生活目標,並將生活重心由子女移回到自己身
   上,重新安排生活、休閒活動尋找生活樂趣。

三.社會參與與學習:
   維持原有社交圈並加以擴大,增加自己的人際支持網絡。

四.保持良好的夫妻關係:
   在子女離家,重新回復到夫妻關係後,可以重新培養夫妻間更深更
   親密的感情,多口語溝通、培養共同興趣,珍惜彼此、相互扶持。

五.維持良好的親子關係:
   良好的親子互動與溝通,有助於空巢期父母的生活適應。

六.坦然面對:
   當子女長大成人,離家獨立有自己的生活時,父母須坦然面對,為
   自己及家庭再造青春活力,讓兒女安心離家。

中高年齡婚姻教育的啟示

中高年齡者面臨不少發展上的轉變,導

致其婚姻遭逢許多挑戰。中高年齡夫妻有必

要調整彼此的身分並發展出新的互動方式。

針對中高年齡者的婚姻教育,須著重於其親

密與行為、家庭關係及夫妻角色轉變的認知

,並教導其角色調整的適切態度與技巧。


婚姻家庭問題研究專家褚襄列說:「從心理學角度來說,空巢期的孤獨感主要是因為心裡空,是一種『心理空巢』的表現,其根源來源於父母的育兒觀念,華人父母常常以孩子為中心,過分關注孩子。」

 

「空巢期本來是訓練孩子斷臍帶的時候,可是有的父母,孩子已經成年離家,仍然把孩子抓得很緊,對孩子的衣食住行過分干預;如果孩子有男、女朋友,不能保持平和健康的心態,總是挑剔,看誰也不順眼。」他說。

他說,西方社會的空巢期問題較少。西方文化主要來自宗教,主張把孩子當作一個獨立的個體。孩子是上帝賜予的產業,父母只是一個管家。孩子需要獨立性,特別是青春發育期的孩子。

「 如果一個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沒有獨立自主生活的意識,將來會導致嚴重的問題,變成啃老族,甚至結婚、離婚了還回來跟父母同住,父母不得不養老小孩。」他說。

  

他說:「做為父母需要明白,家是幫助孩子離開的地方。如何培養孩子的自立能力,獨立經營自己的人生,才是家長最重要的責任。」

轉危機為動力 重塑婚姻關係

  

從事兩性問題研究的陳明玉博士說,研究資料顯示,空巢期離婚率高。絕大多數夫妻結婚以後,家庭生活的重心是圍著孩子轉。夫妻之間沒有花足夠的時間和精力來建立一種良好的溝通關係,沒有真正的相處過。當孩子長大離開之後,兩人不知如何相處。可是這時卻有很多時間呆在一起,天天鼻子對眼睛,卻沒有話題,也沒有共同努力的目標,生活失去重心。

  

陳明玉說,有的夫妻見面就吵架。以前忙著上班,送孩子上學,晚上要睡覺,沒時間吵架;現在沒事找事吵。尤其是一些更年期婦女,有時因為孤單,有時因為心裡壓力,情緒不穩定,孩子在家時跟孩子吵,孩子不在時跟丈夫吵。也有一些先生,退休以前,家裏的事都是太太管,做甩手丈夫;退休以後開始反過來管太太,覺得太太怎麼做都不對勁,橫豎看不順眼。

  

陳明玉說,有的父母,孩子在家時,把家裏佈置得漂亮、整潔,飯菜也豐富,時常帶孩子出去玩,逛街,吃飯;現在這些都省了,可能做一次菜吃好幾餐,簡單隨便,生活提不起精神,變得無精打采。

  

「其實,在孩子沒有離去之前,夫妻之間應該建立一種良好的溝通關係,彼此了解,像朋友一樣相處。彼此需要達成共識,夫妻關係才是家庭關係中最重要的。兒女成年了,已經盡到養育責任,此時應該放手讓兒女獨立。『兒孫自有兒孫福』,兒女再好,距離遠,畢竟鞭長莫及,應該學會善待自己,善待配偶。」她說。

  

陳明玉說,離巢對某些夫妻來說,是一個很好的契機,空巢期反而是夫妻的蜜月期。他們可以重新戀愛,找回自己的生活;從此有時間和精力來關注一下自己和配偶,修復夫妻關係,關注健康,提高生活質量。

  

她說,以前買東西,好吃的、好穿的、好玩的都是先滿足孩子,沒有想過自己和配偶,現在正好是時候彌補了。

  

「其實夫妻生活的甜蜜並不一定是年輕的時候,中、老年夫妻心靈的相互依賴、相互扶持、生活上相互照顧,其實是婚姻幸福的根本。」陳明玉說。

  

陳明玉說,孩子離家前就要做一些準備,空巢家庭最重要的是計劃如何打發時間。不是為打發時間而打發時間,而是去充實人生。如參加一些社團活動,進行再教育。或者找一份簡單、能夠勝任的工作,當然不是刻意去掙錢、學開車等,從過去依賴丈夫、孩子的狀態中走出來,獨立自主對待生活。不要對自己太苛刻,給自己買禮物,給配偶買禮物,出去旅遊等。藉著空巢期把身體養好,繼續以後的人生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